物料管理系统和仓库管理

2012年8月6日


   物料管理在企业运作中涉及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工程分析几个方面,是企业运作中流量较大的资源之一。所以如何控制物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收益。
    物料管理有两个基本原则:先进先出、可追溯性
一、先进先出
    做到先进先出是产品质量和追溯性要求的保障。做到先进先出首先需要做好正确的标识,设计合理的存放方式。我这里举几个我工作实际中的案例说明如何做到先进先出。
1.循环堆放法
一个车间的原料是由另一个车间生产供给的,一般可以不需要库存或者很少库存。但工艺上要求必须保存3天以上,这就要求库位存放,设定为半成品库位。
我们依据该物料具有装载容器小和规则的特点,使用一个5层货架,如图所示:
我们依据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从一端按顺序取出使用,即从物料尾端(最早生产的物料)开始使用,再次生产补充的物料则从另一端,头端顺序堆放,从而头尾通过空位遥遥相对,很直观的实现先进先出。
另外为了控制实效性和明确标识,设定头尾标识,头尾物料发生取放时移动到正确位置,在物料上标识以正确的标签。
优点:直观,方便,只需要记住取放方向顺序,很容易做到,而且取放只需动作一次,在中途不需要移动物料。
缺点:无法应用在体积较大的物料上,而且当物料品种较多的时候很难规划区域;
2.AB双区法
 顾名思义,就是用两个区域替换存放物料。
某种物料体积大,且非常沉重,普通货架无法多层堆放,所以移动必须使用重型叉车移动,一般采购6-8卷。
为了保证安全库存,所以必然存在两批物料同时在库的情况,但为了尽量减少搬动,使用双区法实现先进先出。如图所示:
我们将首批物料按顺序堆放到A区内,下批物料无论前批使用到何种程度,都堆放到B区内,待优先使用A区的物料直至消耗完,再动用B区物料。待下批物料采购进仓堆放到A区后再优先消耗B区物料,如此反复。

物料管理分为需求估算、购料订货、仓储作业以及账务处理四个阶段。
物料的分类
  (一)功用
  将材料分为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是构成制成品最主要之部份,而辅助材料多半在配合主要材料之加工而附属于制品上。
  (二)型态
  将材料分为素材与成型材。素材者仍需加工之材料,它又分为料材与粗型材。成型材为已加工之材料,它又分为配件、零件、组合件。
  (三)成本管制
  将材料分为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使直接供作制品制造之材料,其消耗与产品之产量成正比,如铸件之于马达。间接材料是间接帮助制品之材料,其消耗不一定与产品之产量成正比,辅助材料有时亦包括于间接材料。
  (四)调度方法
  将材料分为公司外部调度的第一次材料与公司内部调度的第二次材料。公司外部调度的第一次材料系指公司内购、外购之材料与外加工之材料。第二次材料系指规模较大的公司内部部门很多,由一个部门之材料调度至另一部门。
  (五)准备方法
  将材料分为常备材料和非常常备材料。常备材料为利用存货管制的原理,定时购买一定数量的材料,存备这些材料以供生产之需。有些特殊材料不能事先购买存备,必须是生产计划而随时决定购买之材料,是为非常备材料。
    物料管理的特性
  首先是物料的相关性,任何物料总是由于有某种需求而存在;没有需求的物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是物料的流动性,既然有需求,物料总是不断从供方向需方流动;物料的相关性决定了物料的流动性。
  最后,物料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它占用资金,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就要加快物料流动;而另一方面,在物料形态变化和流动的过程中,要用创新竞争(不仅是削价竞争),提高物料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周期、最优的服务,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价值并为企业自身带来相应的利润。这也是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含义之所在。
  三种特性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理解物料的管理特性有助于理解物料需求管理的特点。
物料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它占用资金,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就要加快物料流动;而另一方面,在物料形态变化和流动的过程中,要用创新竞争(不仅是削价竞争),提高物料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周期、最优的服务,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价值并为企业自身带来相应的利润。这也是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含义之所在。 三种特性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理解物料的管理特性有助于理解物料需求管理的特点。
 

Tags: 物料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  库存管理  物料需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