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控制与PMC的应用法则及对库存管理的影响
2012年8月14日
物料控制在 确定公司的产品方向和产品策略 这个环节是一个PMS中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的市场基础,盈利基础,一个公司必然有一个非常明确产品方向和产品策略,这个方向和策略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只是画了一个圈子,告诉公司的员工我们要做什么东西,那些是重点产品的,那些二线产品,如何做这些产品,比如说一个软件公司,其产品方向就是个人用户,一共有四条产品线,分别是娱乐,办公,网络应用和系统安全,娱乐和办公是一线产品,其产品策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是以自研为主,市场零售为主渠道,还是以合作为主,OEM为主渠道,是做领头羊还是做追随者,这就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公司任何人都得了解,如果是面向个人用户的系统安全软件,以OEM为主,那么这个公司即使有实力开发企业级的系统安全软件,那么他也不会去做的,因为不能违反公司的产品方向,违反了方向,就会造成公司资源的紧张,尤其对于产品管理中心来说,这更是大忌,一个PM如果连自己公司的产品方向都不清楚,你能想象他可能会和公司呼吸保持一致吗? 联盟中有兄弟就说的好:PM一定要把握公司的想法,公司想要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什么,就希望公司接受什么。 因此,在你建立PMS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个明确了,形成一个文档,每当一个PM入职的时候,把这个文档交给他看,这个公司不是人力资源部来做的,而是你来做的,只有你是最了解公司产品方向的人,其实这个文档非常简单,我建议用一个矩形图来描述就可以了,上面说明公司的产品线有那些,所有产品的技术核心是什么,在技术核心上已经存在有那些产品应用,每个产品应用都处于那个阶段(上升还是下降,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命周期线)等可以让新人一幕了然的信息,这样,新人进来后就不会每天追着你问:我们应该做什么产品;做这个产品合适吗?等这些基础的问题,如果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PM,他在看到这份文档之后,可以立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工作方向,无需再多费口舌。 总结一下:这个环节就是明确PMC能做什么。这个环节就是明确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的工作得依靠那些部门来做 第四个环节:确定部门内部的规范和流程(保证) 这个环节是PMS中的保证,也是整个PMS中的核心建设方向,也是唯一的可以完全由PMC自己控制的环节。
PMC的主要规范包括:
1)部门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要说明PMC的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内外联系,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内容,其实就是对PMC的一个定性。
2)人员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要说明PMC的人员设置,人员要求,个人工作职责,个人工作范围等内容,是对PMC人员的一个定性。
3)产品规范:这个规范要说明的就是公司的产品特点,技术特点,产品级别,产品方向等内容,是明确PMC要做那些产品,现有产品都处于什么阶段(这在第一个环节中就应该明确)。
4)文档规范:就目前情况来说,公司内外沟通的纽带还主要以文档为主,尤其对于PMC这样的部门来说,文档就显的更为重要,主要包括文档模板,文档编号规范,文档存取规范,文档撰写规范,文档级别规范等,其实文档不在多,而在适用和使用,坚决反对从网上下载模板直接使用,文档别看简单,其实真正好的文档全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5)流程规范:这个规范主要就是说明PMC和PM在工作中的工作流是什么样子的,从一个产品概念提出到完全上市,这个过程中需要那些环节,需要那些部门,PM在每个环节都扮演什么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规划流程(根据产品实现特点应该有自研,外包,合作,如果按产品应用方向应该有个人应用产品,企业应用产品),其它可能涉及到的流程还应该有个人考核流程,对外合作流程等。
6)考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要说明PMC在公司内是如何被考核的,个人在部门内是如何被考核的,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考核,如何晋升和降级等内容。
PMC的主要流程包括:
1)产品规划流程:这个流程应该准确描述出产品从概念化阶段一直到市场化阶段所要经过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应该出现的里程碑,应该出现的文档等。 如果公司产品线比较广泛,涉及个人,企业,自研和合作等各种形式,那么就得考虑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产品规划流程。 有时候一个主流程不能很好的说明产品规划的各个阶段,这就需要把流程分解,分阶段细化,一般按照产品的5个阶段细化就可以了(产品的5个阶段请参看联盟中的“产品规划的概要说明”一文)。
2)考核流程:这个流程主要说明一个PM是否称职需要经过那些步骤才可以得出,而不是凭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得出,这个流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因为一个合理的考核流程才能客观和综合的对一个PM进行评价,我建议,这个流程多和人力资源的同事沟通,千万不要闭门造车。 对于流程来说,基本的原则就是详细、准确、清晰。 总结一下:这个环节就是要明确怎么做才能实现PMC的目标 这四个环节涵盖了产品管理体系的基本范畴,也仅仅是进行一个概述性的说明,具体的操作还需要自己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然则从公司总体观点来看什么是库存呢?库存在一家企业中的作用犹如一辆汽车的悬挂系统,销售量的起伏可由库存来吸收,犹如汽车的弹簧可吸收道路的颠簸。没有库存,如果要不使对客户的服务受到损害就必须使生产直接响应销售。库存还解脱具有不同生产速率的各个制造作业。批量库存使得较少生产调整与更高的机器利用率成为可能。在制品可以防范由于不稳定的物流引起的人员与设备的停工。
在前面讲过制造中三个冲突的目标是良好的客户服务、最小限度的库存投资与高效的工厂作业,而制造控制工作就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去协调这三个目标。库存对于作出良好的客户服务,通过保持生产以相当速率运行并运作合理规模的制造批量从而使工厂更有效率地运行都是必要的。库存并非一种必要的祸害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减震器。
然而,虽然持有一些库存是必要也是有用的,库存过多却是有害的。在大多数公司里,资源都是有限的:用在库存上面的金钱对于改进工厂、给股东支付红利、开发新产品以及一家朝气蓬勃的公司对资金的其它用途也是需要的。过量的库存没有用处而只是束缚了资金。
因此,从公司总体的观点,考虑每一种资金需求的利益与代价来平衡库存投资与其它资金需求是重要的。这种平衡所要求的决策可分为四大类:
1.库存投资与客户服务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
在具有有效的制造控制去执行管理政策并有意料之外的需求或供应中断发生的地方,库存持有量与其所造成的服务之间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库存量越低,欠交与缺货就越多;库存量越高,服务就越好。
2.库存投资与改变生产水平所伴随的成本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
如果生产必须响应销售率的变化而波动,则过大的设备能力、加班加点、停工、雇佣、培训与解雇工人等有关费用将升高。库存可以阻滞这些波动。
3.库存投资与发放补充库存的订单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
频繁地运行工作或以小批量多次发放采购订单可以降低库存持有量。这样做的结果是高的生产调整与采购费用、过多的其它作业开支与失去了数量折扣。
4.库存投资与运输成本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
例如,为每小时移动工件去提供劳务与物料搬运设备比之每日移动工件要求较大的开销。运输方式越快,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