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和ERP物料管理如何发展其作用解决企业的瓶颈问题

2012年8月23日

企业制订物料需求计划,零件(BOM)表不可或缺。但光有BOM表还不够。应使其发挥作用,具技术资讯管理功能。为此,在BOM表的运用上,应遵循如下要求
做扼要型BOM 表
    筹备物料是生产的基本活动,针对物料筹备的BOM表称为“扼要零件表”。应先有扼要零件表,再有物料的采购。
    编制“扼要零件表”,先要弄清具体的产品,再按每一种产品,查出应购入的零件及材料。接着针对要使用多少材料,设定使用量的单位。
做结构型零件表
    物料筹备上轨道后,接下来就是制造。此时必须做和产品制造步骤相吻合的零件表,即结构型零件表。
 结构型零件表与扼要型零件表的区别是:
产品的构成方法
     扼要型零件表是把所有的零件材料都置于产品之下。相对地,结构型零件表和产品的制造步骤相一致,是按产品的结构去做成。
共同零件的处理
    扼要型零件表是把共同零件集合在一起。而结构型零件表是在构成产品的场所表现出来
库存管理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均衡性,需要保有一定的库存,但如何在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的库存量,是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产品的现货供应能力
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一定期间内期望数量的产品有现货供应。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存货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个可能性或订单履行比率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对于单一产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零库存管理方式
     零库存管理方式,从其本质上讲,是实现精确计划库存,而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存。管理水准高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立即送给客户,生产所需的物料在验收后,即时投入制造加工,仓库中只存有很少安全存量。
库位规划与配置
1、依物品缴出库情况、包装、方式等规划所需库位及其面积,以使库位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2、配合库内设备(如车、消防设施、通风设备、电源等)及所使用的储运工具规划运输通道;
3、为方便出入库,物品必须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4、出入频繁的物品应配置于进出便捷的部位;
5、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6、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来对物品进行出库操作;
7、将各项物品依品名、规格、批号划定库位,标明于“库位配置图”上,并随时显示库存动态。上了ERP的企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该企业无论ERP软件搞得如何如火如荼,似乎都与生产统筹管理员无关。车间里或者生产在线的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最突出的一个:企业生产调度是要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关键矛盾由于ERP技术瓶颈的存在而无法解决,ERP的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

那么,这到底有什么难的?为什么众多的名牌ERP企业都无法提供这种基本功能?ERP技术瓶颈到底在什么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企业中直接干此工作的岗位——生产统筹管理员的职责说起。

一个企业的生产统筹管理员,首先是要对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烂熟于心,也就是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包括其中每个细节,这是当一个生产调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样的,ERP要想干同样的事情也必须达到同样的前提条件:清楚了解企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差!这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算难,但对于一个ERP系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人称之为企业建模,这远不象建立BOM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除了物料,还有工序、资源、时间、逻辑关系、技术参数、成本等等错综复杂的生产信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建模方式更是千差万别,这是第一个技术难点。

且不说离散生产模式的电子、汽车行业与流程生产模式的化工、制药行业在基本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区别,就算同属电子、汽车,或者同属制药、化工的不同企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在细节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套ERP系统能以不变应万变统统接受这种差别吗?技术上很难!只好对每一个行业开发一个专用生产版本,这是必须的。但是行业版本到了企业里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大的行业版本一般仍然无法满足行业内特定类别企业的细节差别,比如制药行业细分为‘制剂药’和‘原料药’,生产方式差别还是很大,需再开发更细分的小类别版本。可是同类别的不同企业还有自己的生产特性,针对不同企业的二次开发就类似于把企业的生产特征逐一写到程序中。且不说对生产系统的任何改动都要投入巨大人力,软件企业很难接受频繁和复杂的二次开发要求,更不用说企业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软件还是很难应对!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每隔几天就会变,而软件商不可能每天都重写代码。应变方式只能是降低企业的要求——生产流程建模与实际近似、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关键是用户会不会满意?忙了半天还是用不起来,损失就太大了。所以,除了部分院校的理论研究者,目前国内ERP厂商还没有尝试迈过详细生产流程建模的这第一道门坎。

建立生产模型,让软件接受企业的详细生产过程,这的确很麻烦,但并非是无法完成的,真正的难点在于下一步:根据模型和生产请求得到详细的作业计划,也就是详细生产排程。ERP的真正技术瓶颈就发生在这里。
 

Tags: 物料控制  ERP  物料管理  BOM  物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