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及库存控制现实问题如何解决

2012年8月24日

1 熟悉出入库半成品的各种别名(不同车间、工序甚至个人,可能对同一物料叫法不一样),放置、保管有无特殊要求,避免发放、存放时出错、损坏。
2 入库物料清点、堆放整齐,可以采用整理箱(如规格一样的硬纸板箱、塑料框等)将一些物料按一定数量装箱堆放。
3 对不同名称、规格的物料,分别建立库存数量卡,每种一卡,与被保管的该种物料放置一处,如流水账一样,该物料每进一笔,记一行,记下加入后的总数;每取一笔,也同时记录一行,记下出库后该物料应余数量。
4 经常整理库存物料,放置整齐并同时核对实物与数量卡是否一致;这样,一是进入库房就给人一个良好感觉,另外,成习惯后,一旦有人随便移动库存物,也容易发现。因为放置整齐有序,自己存取也容易做到准确方便。
5 加工单及计划单可以先入帐,这样立即就知道入库或出库后库存应余多少,再按单上数目将物品取出,顺便就可以核对该品种物料实际库存与账目库存数是否一致,如果有误,立即清理核对原因,及时解决。
物料管理,重要的是账物相符并库存无损失,工作一旦建立规范,保证物料进出正常不出错,效率自然就提高了。目前我们3人需要管理一千多种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的采购保管及发放及按月给财务相应报表呢。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均衡性,需要保有一定的库存,但如何在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的库存量,是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产品的现货供应能力
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一定期间内期望数量的产品有现货供应。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存货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个可能性或订单履行比率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对于单一产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零库存管理方式
     零库存管理方式,从其本质上讲,是实现精确计划库存,而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存。物料管理水准高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立即送给客户,生产所需的物料在验收后,即时投入制造加工,仓库中只存有很少安全存量。
库位规划与配置
1、依物品缴出库情况、包装、方式等规划所需库位及其面积,以使库位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2、配合库内设备(如车、消防设施、通风设备、电源等)及所使用的储运工具规划运输通道;
3、为方便出入库,物品必须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4、出入频繁的物品应配置于进出便捷的部位;
5、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6、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来对物品进行出库操作;
7、将各项物品依品名、规格、批号划定库位,标明于“库位配置图”上,并随时显示库存动态。
库位标示
依层次类别、库位流水编号、通道类别、仓库类别进行库位编号,并于适当位置作明显标示;
绘制“库位标示图”悬挂于仓库明显处
入库控制流程
验收物品
   确定是否有明显缺陷并及时作出补救措施
物品确认
物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检验
发票审核
物品入库安排表
    物品运往何处、位于该处的哪一区、哪一个货架,编码为多少等,然后据之安排装卸作业,以结束物品入库程序。
库存报警
安全库存报警
   根据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当现有的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即发出库存补充单。
滞销品报警
   让企业随时了解哪些产品属于滞销品,从而对滞销品进行处理并调整经营策略。
保质期报警
   依企业对物品保质期的设定,使企业在维护信誉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缴库部门开立“进仓明细表”一式二联,连同缴库品送至物料管理部门经收货人员签收并存放于指定库位后,第一联送回缴库部门存查,第二联由收货人员持回执以核对“物品缴库单”;
缴库部门按当日的“进仓明细表”汇总开立“物品缴库单”,送物料管理部门核对确认后第一联送会计部门,第二联送物料管理部门据以转记“物品库存日(月)报表”,第三联留存;
物料管理部门应就缴库内容与“物品缴库单”的内容确实核对,如发现缴库原因、代号、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或唛头等不符时,应立即通知缴库部门更正。
一个企业的生产统筹管理员,首先是要对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烂熟于心,也就是了解企业到底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包括其中每个细节,这是当一个生产调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样的,ERP要想干同样的事情也必须达到同样的前提条件:清楚了解企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生产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差!这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算难,但对于一个ERP系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人称之为企业建模,这远不象建立BOM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除了物料,还有工序、资源、时间、逻辑关系、技术参数、成本等等错综复杂的生产信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建模方式更是千差万别,这是第一个技术难点。

且不说离散生产模式的电子、汽车行业与流程生产模式的化工、制药行业在基本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区别,就算同属电子、汽车,或者同属制药、化工的不同企业,他们的生产方式在细节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一套ERP系统能以不变应万变统统接受这种差别吗?技术上很难!只好对每一个行业开发一个专用生产版本,这是必须的。但是行业版本到了企业里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大的行业版本一般仍然无法满足行业内特定类别企业的细节差别,比如制药行业细分为‘制剂药’和‘原料药’,生产方式差别还是很大,需再开发更细分的小类别版本。可是同类别的不同企业还有自己的生产特性,针对不同企业的二次开发就类似于把企业的生产特征逐一写到程序中。且不说对生产系统的任何改动都要投入巨大人力,软件企业很难接受频繁和复杂的二次开发要求,更不用说企业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变化软件还是很难应对!很多企业的生产流程每隔几天就会变,而软件商不可能每天都重写代码。应变方式只能是降低企业的要求——生产流程建模与实际近似、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关键是用户会不会满意?忙了半天还是用不起来,损失就太大了。所以,除了部分院校的理论研究者,目前国内ERP厂商还没有尝试迈过详细生产流程建模的这第一道门坎。

Tags: 物料管理  库存管理  BOM  物料清单